为了倡导全民急救意识,普及健康急救知识,从小培养孩子的急救意识和能力,让孩子们掌握自救互救方面的知识。2024年7月20日上午,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外国语学校准八年级43名学生在八六班热心家长刘嘉悦妈妈积极协调下,由八六班班主任闫莉老师带领来到郑州人民医院南部院区,在该院区门诊四楼学术报告厅开展了“小小急救员”暑期社会实践专题活动。
参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有:
八一班张函畅
八三班刘怡莹、王泰格、翟晟言
八六班刘嘉悦、王源翔、王灏岍、段思佳、刘梦乐涵、
孙铭泽、焦禄皓、史怡心、尚嘉骏、时浩轩、郭子睿
曾子朔、刘远篪、毛昱淇、彭欣怡、苏浩天、谢佳彤、
李元泰、张幼晨、程煜默、 王奕博、 党子轩、刘欣怡、
谢涵博、赵垚天、吴政德、刘晨希、朱梓轩、刘企航、
吴小月、田志豪、赵常宇
八七班陈昕彤、王国翔
八八班蒋一诺、王自佑
八九班何奕洁
八十班时尚、姚轲晴
理论教学,丰富生动
南部院区急诊科医生白晶为学生及家长们带来了一场生动、全面的急救技能理论教学。
白晶医生通过具体的案例给学生们讲解了急救知识的力量。假设在公园,一个老人突然倒地,意识丧失。如果没有人知道急救知识,可能会错过宝贵的抢救时间。但如果有人掌握心肺复苏的技巧,他们就能立刻开始胸外按压,并呼叫120。这样的及时干预,很可能为老人的生命赢得转机。接着白晶医生结合初中生的年龄,主要为大家讲授了心肺复苏技能、气道异物处理、海姆立克等急救知识。
“如果被多个物体呛住怎么办?”
“昏迷的人都要用心肺复苏吗”
……
第一次接触急救知识的学生一个个听得全神贯注,对医生教授的知识充满了好奇,不时举手发言与老师互动。
在理论培训的同时,急诊科护士同步进行心肺复苏、海姆立克急救法现场演示,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急救知识。
实践操作,争先恐后
理论培训结束后,学生分成五组,由急诊科五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,手把手的进行心肺复苏指导学习,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操作。
“要先确定大动脉是否跳动,病人是否有意识才能做心肺复苏。”在急诊科医生的指导下,学生们伸出手指找寻自己的大动脉。
做心肺复苏时要找准位置,用力适度。“按压的深度在5——6厘米。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来说这个度不好把握,只要用力按压即可。”
急救老师分步骤进行心肺复苏现场教学,示范动作要点。随后,在急诊科带教老师的指导下,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投入到实践操作。
随后老师和家长也被邀请上台亲自体验。
“之前在电视上看到过按压胸部的操作,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那是心肺复苏。”一位同学说道。
“对我来说,这是一个活动,但又不仅是一个活动,这是在关键时刻能够挽救一条生命的重要技能。”另一位同学说。
“孩子学习了这些急救本领后,以后要是遇到紧急情况就知道怎么处理了,这个活动很有意义。”一位家长告诉医生。
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结束后,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同学都获得了“小小急救员”荣誉证书。拿到证书的孩子,小脸上都绽放着兴奋与自豪的笑容。
急救车参观,热情高涨
急救培训结束后,急诊科的老师带领孩子们登上急救车,了解急救车内各种设备,储备物资的作用等。
“这个表有什么用?”
“急救车里为什么装监控?”
“气管插管会不会很难受呀?”
平常只有在电视和电影上看到的急救车,今天终于有机会能零距离接触,孩子们一个个很激动,不停地向老师提出问题。
急诊科带教老师耐心地回答小同学们的每一个问题,并分享了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策略。孩子们也了解了急救车的日常运作,急救流程的每一个环节,深刻认识急救的意义,感受到了急救医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工作的热爱。
在孩子们的一连串的问题和恋恋不舍中,“小小急救员”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下帷幕,这次活动赢得了孩子们与家长们的一致好评!
活动虽然结束了,但学生们依然热情高涨,纷纷表示很受益。在日常生活中,意外伤害总是突如其来,学习和掌握一些急救知识和技能,当意外从天而降时,能抓住"救命"的黄金时间,给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生存的机会,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、降低伤害。感谢郑州市人民医院南部院区提供的学习机会,也呼吁更多的普通人学习急救知识,人人学急救,人人可救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