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管城回族区十八里河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以网格为基础,以服务群众为重点,积极探索“网格化”基层治理新模式,持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满意度,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米”。
优化网格设置,抓住人员配备“关键点”
百合社区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,比照市级,区级,完善组织架构,多举措做好微网格长招募工作,对网格员队伍进行优化调整实现辖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。社区划分为103个微网格,每个微网格配备一名微网格长,联户约50户居民。社区根据实际情况,线上利用各居民群每日发布招募令,线下设置展板及咨询台方便居民了解问询。以多种方式号召辖区现有党员,志愿者参与报名的同时,也以人际关系为纽带,发动小区常住的老干部、老教师、老党员、退役军人等五老人员在亲朋好友之间进行宣传,成功招募约100位热心居民,并对已招募到的微网格长进行业务培训,帮助其尽快掌握工作职责。
整合资源优势,校准治理效能“提升线”
枫香庭社区整合人力资源,精准推进“党建+微网格”的社区治理模式,将社区骨干志愿者、自有党员、双报到党员、退役军人、五老人员、爱心商户等全部纳入网格员服务队伍,并组建“邻里先锋”党员服务队,围绕社区居民需求,开展红色志愿服务20余次。梳理辖区资源,形成社区资源清单,链接群众需求,开展“爱心义诊进楼院”、“亲子教育小课堂”“书香社区伴成长”“线上两邻旧物置换”等一系列居民有需求、社区有服务的活动。以社区社会组织为依托,开展项目化服务,建立红色太极队、青年健身团等一批具有鲜明文艺特色的社区社会组织,最大限度的带动、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,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分更可持续。
强化服务,拓宽特色治理“基本面”
青翠路社区细化、优化、精化社区治理模式,变重管理为重服务,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,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精准化“靶向”服务,推行居民“点单”,社区“上菜”,拓宽特色治理面。将网格党组织生活与中心工作、民生问题结合起来,增强组织生活的生命力和号召力,实现社区治理齐管共治。积极推行党员联户制度,建立健全党员走访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,通过党员联户及时收集居民所需所想,及时收集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,及时反馈整改。建立党员联户“1+N”微信群,使群众的诉求表达渠道更为畅通,足不出户解决难题。锚定“为群众办实事”的目标,积极打造党建共建基地,着力做实网格,做到问题发现在一线、工作推动在一线、矛盾化解服务在一线。一枝一叶总关情。十八里河街道在开展网格工作的过程中,着力做实网格,把居民“向往的生活”照进“美好的现实”,切实让民生实事落地生根。